減半是Bitcoin生態系統的核心事件,約每四年發生一次。自Bitcoin誕生以來,這一機制已寫入其底層程式碼,具體表現為新出塊的挖礦獎勵減半。最近一次減半發生於2024年,這是自2009年Bitcoin誕生以來的第四次。透過系統性減少新Bitcoin產出,減半機制對於維持Bitcoin稀缺性以及其潛在價值具有關鍵意義。
Bitcoin誕生於2009年,背景源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是一種具備配額規劃的資產。與歐元、美元等傳統法定貨幣不同,法幣發行量可由中央銀行自由擴張,而Bitcoin最大供應量則被限定為2,100萬枚。這項硬性上限由Bitcoin創辦人中本聰在計畫初期所設定。有限供應是Bitcoin與傳統貨幣最重要的區隔特性,也是其作為價值儲存工具的核心邏輯。
Bitcoin自2009年創立之初即設有供應上限,這並非偶然,而是為了防止「印鈔」效應——即法定貨幣因無限增發而產生的通膨與貶值。透過預設且不可更動的供應上限,Bitcoin旨在促進價值穩定。這種稀缺性設計類似於黃金等天然有限資源。Bitcoin協議內建的人為稀缺性,目的是打造能抵禦超發貶值的「硬通貨」。
Bitcoin的減半機制及自2009年起的固定供應上限,是其在金融體系中脫穎而出的創新特性。這些設計旨在打造稀缺的數位資產,成為對抗通膨與貨幣貶值的工具。隨著Bitcoin持續發展,這些工程化稀缺機制將深刻影響其未來價值與全球金融體系的應用。
Bitcoin首次突破1美元是在2011年2月,距2009年上線約兩年。
如果你在2010年投入1,000美元購買Bitcoin,目前約值13.7億美元,充分展現Bitcoin自早期以來的爆發性成長。
2009年,1枚Bitcoin價格為0.0025美元。這個極低的價格隨後大幅上漲,展現Bitcoin多年來的巨大成長潛力。
Bitcoin早期開發者及礦工Laszlo Hanyecz於2010年以1萬枚BTC購買了兩份Papa John's大號披薩,這被紀錄為首個Bitcoin披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