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由中本聰於2009年設計,總發行量嚴格限定為2100萬枚。減半機制約每四年將區塊獎勵減半,是比特幣貨幣政策的核心。到2025年,隨著第四次減半完成,比特幣年通膨率將降至約0.782%,已低於黃金(1.5%-2%)及大多數已開發國家通膨率。稀缺性顯著強化了比特幣的通縮屬性。
回顧2012至2024年四次減半,市場展現出高度一致的週期性:
這三階段節奏貫穿歷次週期。2024年減半初期漲幅相對溫和(約31%),但歷史數據顯示,真正的爆發期可能於2025至2026年展開。
比特幣的核心價值來自多重面向:
隨著全球法幣體系遭遇挑戰,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與抗通膨資產的定位日益受到肯定。
2020至2025年間,比特幣總市值成長約1236%。截至2025年,約94.58%的比特幣已被挖出。與主要國家通膨率(如美國2.2%、中國0.2%)相比,比特幣通膨率優勢明顯,進一步鞏固其價值儲藏功能。
比特幣作為星際文明金融基礎設施的構想雖具高度想像力,現階段仍屬理論範疇。短期來看,監管風險依然顯著;但長遠而言,比特幣的技術韌性與非主權特性,將持續吸引傳統資本配置。
比特幣四次減半週期展現出一致的市場節奏:預期帶動上漲、減半後盤整、主升段隨之而來。2024年減半後,比特幣年通膨率降至0.78%,首次低於黃金,進一步鞏固其稀缺性資產地位。在全球法幣高通膨、信貸擴張與債務加重的環境下,比特幣通縮模型與去中心化特性持續吸引傳統資本關注與配置。
短期市場波動及黑天鵝風險仍存,但比特幣長期價值邏輯愈發清晰。它不僅是加密貨幣,更是建立於密碼學與共識機制的新型資產。在未來週期中,比特幣的長期價值潛力、抗通膨能力、不可替代的技術基礎及生態持續發展,將不斷強化其成長動能,構築「數位黃金」的核心價值壁壘。
比特幣每四年減半一次。下一次減半預計於2024年4月,屆時挖礦獎勵將再度減半。此機制預計持續至約2029年。
比特幣減半是每四年發生一次的事件,礦工區塊獎勵減少一半,從而降低新幣發行速度並抑制通膨。下一次減半預計於2024年。
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被認為持有全球最多BTC,估計約110萬枚,實際數量仍無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