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最近市場環境不佳,死拿幣不動等山寨季不現實,這個牛市爆發出許多AI代理,可以用策略自動交易止血,但問題是我不敢把私鑰交給機器人。



我一直在想,如果私鑰不直接交給機器人,而是被“拆成碎片”分散在網路裡。AI只拿使用權,拿不到私鑰整體。我還能隨時收回權限,這就解決問題了吧?

我走親訪友,終於找到Lit Protocol,它是Web3基礎設施,也被喻為Web3與AI“缺失的加密層”。如果說Chainlink之於數據喂價,那Lit則之於存取控制與自動化。

🧪 它的底層是怎麼運轉的?

🔸 閾值計算:將私鑰分成許多碎片,分佈到不同節點;達到設定的閾值,才會臨時合成一次簽名。整把鑰匙永遠不落地。

🔸 可信環境:像安全黑匣子,在裡面做加密和簽名,外面看不到但能輸出正確結果。

🔸 條件式授權:將規則寫死——允許的合約、地址,單筆、每日額度、頻率、時間窗、誰需要多人確認等。AI每次發起操作,先過規則門,再談簽名。

🛠 產品落地怎麼用?

🔹 Gitcoin:公共物品資助平台(捐贈匹配);需要安全的資金分配與多方協作。

🔹 Lens:去中心化社交圖譜;涉及內容存取控制、簽名授權、應用間互操作。

🔹 Spheron:去中心化基礎設施(部署、存儲、計算);自動化運維與限權操作。

還有包括Terminal3、Tria、Morpho、Sentient等大型項目已經接入,管理資產超過4.2億美元。

📊 數據與進展

🔸 主網升級:2025年從v0走到v1主網(Naga),引入了“Vincent”系統,方便給代理賦權。

🔸 網路與使用:TVM超過4億美元,創建約160萬去中心化錢包,累計交易量約1.35億美元,月簽名量維持高增長。

🔸 代幣與節點: $LITKEY 透過staking競賽選節點,生態在擴容中。

👥 商業模型
現在大家能清楚看到,只有自身協議收入賺錢的項目才能有好表現,才能給得起大額空投,包括像Perps dex和預測市場都是。

Lit這套系統靠“按次收費”和“節點質押”運轉——開發者每發起一次簽名、解密或執行就付一次費用。而像自動化策略、機器人、B2B工作流這種“長期持續調用”是收入的主力。越是合規、多人協作、跨鏈自動化依賴的客戶,付費意願就越高。

雖然基建協議早期收入能力較弱,但Lit網路活動非常強勁,月簽名量增長50%,總交易量1.35億美元。未來隨著V1主網成熟和整合增加(如AI代理、DeFi自動化),收入有望持續成長。
在增長與背書方面,Lit這條鏈路已經很硬:投資方包括1kx、Collab+Currency、Protocol Labs等機構,總融資額近2000萬美元。

數據面上有$420M+ TVM、1.5億+ 累計交易量、160萬去中心化錢包、3000萬加密數據點,生態分發越強就帶來更多真用例,進而轉化為更大的代幣需求。這個牛市AI代理爆發、多鏈割裂、隱私需求上升正疊加共振,Naga v1主網也將帶來效率提升,Solana、Sui等多鏈支持。

團隊方面由聯合創始人David Sneider與Chris Cassano(早期比特幣礦工)領銜,Lit差異化在於提供一套自上而下統一的信任棧,從密鑰管理到隱私數據一併覆蓋,減少多層拼接方案的攻擊面。綜合這些信號,Lit是少見“已落地、正放量、臨近關鍵里程碑”的機會窗口,值得參與布局。

@LitProtocol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