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幣於2025年創下歷史新高,但整體產業仍陷入爭議之中。(圖片版權:Miguel Candela/SOPA Images/LightRocket,Getty Images)
圖片版權:LightRocket,Getty Images
從數十億美元駭客攻擊事件到總統迷因幣發行,2025年成為加密資產與政治權力複雜交織、挑戰不斷的一年。隨著2025年最後一季來臨,五大事件格外突出,集中展現產業對公眾信任與監管底線的極限衝擊。
新任美國總統以一場意外的「秀」揭開新年序幕。
在就職前數小時,唐納·川普正式發行其$TRUMP官方迷因幣(新聞連結),首發價約1美元,最高飆升至70美元以上後迅速回落。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川普也推出$MELANIA,價格波動同樣劇烈。截至目前,$TRUMP(行情查詢)約7美元,$MELANIA(行情查詢)約0.13美元。
兩款幣以慶祝活動數位收藏品(新聞連結)之名發行,隨即引爆倫理及法律爭議。唐納·川普過去曾反對加密貨幣,現轉而成為產業擁護者,積極拉攏加密選民,並承諾打造美國為全球數位資產中心。他的家族企業World Liberty Financial也持續擴張加密業務。
短短數小時,迷因幣總市值迅速逼近110億美元(行情查詢),政治行銷瞬間成為2025年產業首要話題。
僅過一個月,加密安全再受重創。
杜拜加密交易所Bybit公布,駭客自其冷錢包竊取約15億ETH(新聞連結)。這起空前竊案震撼投資人,Elliptic分析師認定(新聞連結)這是數位及傳統金融史上最大單筆竊案。

Bybit。(圖片版權:Thomas Fuller/SOPA Images/LightRocket,Getty Images)
圖片版權:SOPA Images/LightRocket,Getty Images
五月,$TRUMP迷因幣交易量小幅上揚,因宣布僅頂級持幣人可受邀參加總統唐納·川普私人高爾夫球俱樂部黑領結宴會(新聞連結)。這種專屬、付費機制讓迷因幣成為競標門票,持有足量即可「購買」與總統會面的機會。
受邀者包括Tron創辦人孫宇晨(新聞連結),投資超過1800萬美元,曾因美國SEC案件暫緩起訴。
該活動引發場外抗議,國會內部也有質疑。雖白宮稱川普資產已納入盲信託,區塊鏈分析顯示相關實體持有約80%剩餘迷因幣,累積收益超過3200萬美元(新聞連結)。
眾議員Adam Smith與Sean Casten聯合35名民主黨眾議員,要求司法部調查總統邀請$TRUMP迷因幣大戶參加宴會是否涉及賄賂或違反美國憲法外國饋贈條款。
信中指出(新聞連結):「此舉引入外部勢力影響美國政策決策,存在貪污風險及憲法外國饋贈條款違規疑慮,乃川普無視倫理規範、加深利益衝突、利用職權牟利的又一例證。」
十月,區塊鏈分析師發現,一名匿名交易員於川普宣布對中國加徵關稅前數分鐘做空比特幣及以太坊(分析連結),該消息引發加密產業史上最大規模強制平倉事件(分析連結)。
該交易員於市場回穩前進帳1.6億美元。評論員The Kobeissi Letter公開質疑是否存在提前得知消息的情況(分析連結)
目前尚未發現直接內線證據,但事件再度引發市場資訊不對稱與政治影響力憂慮。
僅隔數週,唐納·川普總統赦免幣安創辦人趙長鵬。
CZ於2023年因反洗錢違規認罪(官方連結),服刑四個月,幣安繳納逾40億美元罰款。

前幣安CEO趙長鵬於2024年4月30日離開西雅圖聯邦法院。(圖片版權:Jason Redmond/AFP,Getty Images)
圖片版權:AFP,Getty Images
赦免令抹除趙長鵬犯罪紀錄,為其重返加密產業鋪路(新聞連結)。白宮表示,此舉旨在矯正拜登時代的過度執法。
BBC報導,趙長鵬公司與川普家族加密專案關聯企業合作,利益衝突觀感進一步加深(新聞連結)。
赦免事件鞏固政府與數位資產產業的深度連結,也再度引發政治勢力干預監管走向的疑慮。
五大事件讓2025年再度成為加密領域關注焦點。爭議雖未歇,卻遠未觸及產業歷史低點。
一月迷因幣首發模糊了炒作與治理界線;二月Bybit駭客攻擊事件揭示信任體系漏洞;五月宴會將持幣換成政治資源;十月做空事件顯示投機與時機可左右整體市場;而總統赦免更讓2025年成為法律與倫理底線頻遭挑戰的一年。
加密產業持續創新、突破,並伴隨爭議,2025年亦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