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加密世界的技術演化過程中,隱私始終未曾消失於舞台。隨著鏈上活動日益頻繁、用戶規模持續擴大,隱私議題再度成為不可迴避的核心焦點。
從密碼朋克的理想信念,到零知識證明、全同態加密、多方計算等技術逐步落地,再到一系列面向用戶的隱私應用日臻成熟,我們正在見證一個「隱私重塑」的新時代。
本文嘗試回答一個簡單卻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所有行為都可能被記錄、分析、追蹤的鏈上世界,我們如何保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以下為原文:
如果歷史能作為參考,自由終究有辦法勝出。在加密領域,投注隱私,其實就是投注自由。
說真的,只要你具備 ZachXBT 那樣的鏈上偵查能力(加上耐心),加密交易其實可被追蹤——你肯定早已知曉吧?
如今,我們甚至能查出是誰清空了你的錢包:可能是 78 歲的老奶奶,也可能是那些讓整個加密圈神經緊繃的北韓駭客組織。

沒錯,前述那些「糟糕案例」確實存在,但之所以能被揭露,正因鏈上活動是公開透明的。
真的,「公開帳本」就是真正的公開。
或許現在年輕世代不太熟悉,但「老加密人」都知道:比特幣及整個加密世界的起點,源自 cypherpunk(密碼朋克)運動——一種以隱私為基礎、構建開放社會的理想。
這個理念催生了 David Chaum 的隱私導向型數位貨幣 Digicash,採用盲簽名技術;也促成了 Wei Dai 所提出的匿名、去中心化支付系統 b-money(聽起來像饒舌歌手的名字,是吧)。
隨後,Satoshi 更進一步,在完全透明的帳本中加入一定程度的隱私設計。比特幣依賴偽匿名地址與加密雜湊,而非實名或身分資訊,營造出「匿名」的假象。
但這種假象未能持續太久。隨著智能合約崛起,大家的焦點逐漸轉向可編程性,隱私則被邊緣化。
如今,加密再度普及,我們又回到那個原點:隱私是否仍是加密世界的核心原則?
隱私討論已不再侷限於「在公開帳本上收發資金」,而是延展至鏈上應用的各個層面。
本文將探討加密世界中的隱私究竟意涵為何、包含哪些層面、有哪些圍繞隱私構建的產品、我們該聚焦哪些,以及對加密隱私未來的思考。
請坐穩,現在開始。
理解隱私,最佳切入點是從傳統金融(TradFi)角度來看。
在傳統金融體系中,隱私意指你的個人資料不會被公開,僅有獲授權機構可查閱,包含生物識別、交易紀錄、帳戶餘額等。
而在加密世界,隱私的核心理念是:保障用戶鏈上交易中的個人資料。真正的隱私,是讓資料僅對用戶本人或其授權對象可見、可理解。
許多人將「隱私」與「匿名」混為一談。加密文化裡,匿名確實與隱私緊密相關,但技術層面上兩者有所區隔。

舉例而言,隱私著重於隱藏交易細節,如轉帳金額、交易雙方及其他相關資訊;匿名則是指隱藏交易參與者的身分。
最明顯對比是 Zcash 與 Monero。Zcash 以加密技術(如 zk-SNARKs)隱藏交易金額;Monero 則以隱匿地址與環簽名技術,進行身分偽匿名處理。
不過,為討論方便,本文將隱私視為更廣義概念,涵蓋匿名性。
隱私為什麼在加密世界如此重要?
如前述,加密產業根本精神源自密碼朋克——追求隱私與去中心化,目標是擺脫國家層級控制,實現真正自由。
但現今,隨著私人監控公司快速擴張、金融勢力不斷壯大,以及 AI 技術帶來資料濫用風險,隱私警鐘比任何時候都更響亮。

若缺乏隱私防護,區塊鏈上的資料可能揭露用戶消費習慣、財富分布、政治捐款紀錄及交易對象關係——這些資訊一旦落入不當之手,恐遭極端操控或剝削。
隱私在加密領域至關重要的另一原因:沒有隱私技術支援,加密無法真正實現抗審查性。
隱私能保護個人與組織免於脅迫,使其能於鏈上金融系統自由參與,無需許可。
隱私同時保障用戶現實安全、鏈上資料安全。尤其公開交易圖譜可能暴露高價值目標時,用戶面臨駭客攻擊、勒索甚至人身威脅的風險——近年此類事件屢見不鮮。
隱私技術多元,各自針對特定場景設計,最終目標一致:為終端用戶提供隱私與資料安全。
不同技術擁有獨特優勢、權衡與採用程度。以下以非技術性語言介紹主流隱私增強技術(PETs)及其運作原理:
零知識證明,顧名思義,是能「證明某件事為真但不揭露細節」的技術。
此機制有兩個角色:證明者(Prover)負責證明某個陳述為真;驗證者(Verifier)則在不接觸底層資料下確認其有效。
ZK 屬加密隱私增強技術,主要有兩種型態:zkSNARKs(簡潔非互動式零知識證明);zkSTARKs(可擴展透明零知識證明)
應用場景包含:保密交易(隱藏交易金額)、資產證明(無須暴露地址或敏感資料)、去中心化身分系統隱私驗證、私密智能合約等。
你若聽過預設開啟隱私保護的加密貨幣,極可能用上環簽名技術。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 Monero,被譽為「恐龍級」隱私幣。
環簽名原理是:用戶可於群組中發起交易,但不揭露具體簽名者,藉由混合交易隱藏發送者身分。
此方式尤其適合實現匿名性,讓用戶在鏈上交易時無需擔憂遭 ZachXBT 式偵探追蹤。
因此,Monero 面臨不少合規挑戰,如被交易所下架、受監管壓力等。相比下,Zcash 提供透明地址(t-address)及隱私地址(z-address)選項,交易所可僅支援透明交易以符合法規。
就像你高中時偷偷傳紙條,內容只有朋友能解讀的加密訊息,其實已接觸 FHE 基本概念。
FHE 是一種加密技術,允許在不解密資料下進行計算。
代表用戶可傳送敏感資料,無需擔心驗證者看見內容。
雖然 FHE偏重隱私保護而非匿名,但目前是鏈上隱私最強技術之一。
blocmates 老讀者應該不陌生 TEE。我們曾專文解析其原理。
TEE 屬硬體型隱私增強技術,藉由處理器或網路隔離區(enclave)保護資料,並以加密金鑰確保機密性與完整性。
常見例子如手機人臉辨識:
設定人臉辨識時,裝置透過鏡頭收集臉部特徵,並加密傳送至 TEE 處理。原始資料不以明文離開 TEE。TEE 內部將資料轉換成數學模板並安全儲存,用於後續驗證。
加密世界某些操作需多人協作,MPC 就是專為此設計的加密隱私技術。
例如,AI 產品需多模型協同推理優化結果;DAO 治理不想曝光成員投票;鏈上拍賣需在不洩漏出價下完成競標——皆為 MPC 典型應用。
MPC 允許多方協同計算函數(如簽名交易、驗證餘額),但不揭露各自輸入資料。

除了上述隱私增強技術(PETs),還有幣混合器(coin mixers)、同態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可組合隱私(composable privacy)等。後者將多種工具結合,達到更強保護。
部分專案專注於以加密技術直接打造產品,部分則致力於底層隱私基礎設施,支援加密應用。
加密隱私技術多元,無通用方案適用所有場景。
因此,各專案或團隊聚焦 PETs 不同層面,針對特定應用構建。以下列出值得關注的隱私基礎設施專案:
我們曾專文介紹 Nillion 技術與應用,有興趣可深入研究。
簡言之,@ nillion 基礎設施致力於敏感資料去中心化信任。核心技術「盲計算機」(Blind Computer)結合多種 PETs 保障資料安全,包含 NilDB 的多方安全計算(MPC)、AI 推理(NilAI/NilCC)的可信執行環境(TEE)。
Nillion 也在其基礎設施上開發多款消費級應用,稍後將介紹。
@ SuccinctLabs 空投或許改變某些人命運,也令部分人失望,但技術確實值得關注。
Succinct Labs 推廣零知識證明(ZK),技術允許對任意軟體進行證明。雖未專注隱私,但核心產品——SP1 ZK 虛擬機——可用於用戶端隱私防護。
如 Hibachi 即以此技術實現訂單流隱私處理:中央營運方(Hibachi)可見資料,外部觀察者則無法獲取。
@ zama_fhe 為 FHE(全同態加密)技術領導者,專注支援保密型應用。
Zama 打造可與 Solidity 網路整合之保密區塊鏈協議,支援隱私型 DEX 交易、保密借貸協議及內建隱私代幣化應用。
坦白說,Mert 成功「喚醒」@ Zcash(ZEC),競選年度 KOL。
Zcash 為加密隱私 OG 專案之一,率先將 ZK 加密用於點對點保密支付。運用 zkSNARKs 實現可選隱私交易(shielded transactions)。
技術本身不複雜,結合類比特幣代幣經濟模型,讓 Zcash 在隱私再度成焦點時受到關注,尤其是堅守密碼朋克精神者。
除了 XMR 代幣信仰者社群,@ monero 本身也是隱私技術焦點。
Monero 以三項加密技術實現完全交易隱私:
(1)環簽名:將真實簽名者與一組偽裝者混合,隱藏發送者身分;
(2)隱匿地址:每筆交易產生一次性地址,避免收款地址與錢包直接關聯;
(3)環保密交易(RingCT):透過加密承諾與範圍證明隱藏金額,同時確保輸入等於輸出,防止憑空造幣。
與 Zcash 不同,Monero 隱私屬強制性,無「可選屏蔽」;因此合規壓力巨大,多數中心化交易所將其下架。
還記得我們提過,隱私不是「一刀切」解法,尤其基礎設施層?
@ Arcium 正好體現這一理念。
Arcium 為多方計算網路,建構多款協議。其中 Cerberus 屬通用協議,安全模型極具特色。
Cerberus 運作於「非誠實多數」信任架構,具備作弊偵測與中止識別。只要一個節點誠實,隱私即可獲保障,系統能辨識不誠實節點並予以懲罰。
這與多數協議要求「誠實多數」(超過 51% 節點誠實)形成鮮明對比。
另有 Manticore 協議專為 AI 場景設計,雖安全假設不如 Cerberus 強,卻適用於權限控管場域,如可信環境 AI 訓練。
與 Nillion 相仿,Arcium 亦支援多項消費級應用,將於下節介紹。
加密隱私的魅力在於,它不僅是技術抽象,更是用戶能親身體驗的產品。
我們無需如開發者操作底層程式碼,直接透過基於隱私基礎設施打造的應用,即可享受其帶來的體驗。
以下盤點值得關注的消費級隱私應用:
並非所有人都希望持倉或爆倉紀錄公開。
還記得 James Wynn 事件嗎?不論他是更大博弈棋子或確有其事,因 Hyperliquid 持倉公開而遭「圍獵」清算,足見鏈上合約交易亟需隱私防護。
@ hibachi_xyz 結合 Succinct ZK 技術(SP1)與 Celestia 資料可用性(DA)模組,正打造鏈上鏈下融合新架構,在 Celestia 的 blob 上驗證 CLOB(中心限價訂單簿)。
Hibachi 為隱私專案,執行速度優化,延遲僅 5 毫秒,尚未發行代幣,值得持續追蹤。
坦白說,AI 有時確實讓人不安,尤其它開始自稱「我」時。
但技術本身很酷,尤其 prompt 各種花式應用。
許多人使用 AI 聊天機器人時容易「過度分享」,忘了這些對話背後是 ChatGPT、Gemini、Grok 等中心化系統的「窺視之眼」。
NilGPT 由 Nillion 提供隱私基礎設施支援,設計初衷即為保護用戶對話隱私。用戶能放心與 AI 互動,無須擔心資料遭第三方收集或分析。

@ nilgpt_ 定位即專注隱私防護之 AI 聊天機器人,建構於 Nillion 保密計算基礎設施,保障用戶對話與資料安全,不收集、不揭露任何個人資訊。
NilGPT 以 Nillion 盲計算層(Blind Compute Layer)分布式加密處理資料,確保無單一實體可存取明文輸入或輸出。
若想在區塊鏈實現真正匿名,Railgun 值得考慮(低調一提,也是 Vitalik 支持的隱私專案之一)。
@ RAILGUN_Project 以零知識加密打造鏈上隱私生態,適用於以太坊相容鏈智能合約系統,支援私密交易與 DeFi 操作,兼顧安全與可組合性。
Railgun 完全去中心化,由 Railgun DAO 治理,運用 zk-SNARKs 技術加密鏈上餘額、交易及智能合約執行,支援 Ethereum、Polygon、BSC、Arbitrum 等多條鏈。
與傳統幣混合器不同,Railgun 透過 ZK 加密達到完整匿名,並能無縫整合現有 dApp 與流動性系統。
坦白說,Privy 可能是加密領域最接近「產品-市場適配」的專案之一。
@ privy_io 開發的 Privy Home 為安全控制層及統一管理中心,專為不同加密應用嵌入式錢包管理而設,為鏈上體驗提供基礎錢包基礎設施,協助用戶多應用安全管理身分與資產。

Privy 讓用戶可於單一平台追蹤、儲值與管理多應用資產,採用金鑰分片(key sharding)與可信執行環境(TEE)技術防護安全。
不僅提升自託管體驗與跨應用互操作性,亦避免金鑰暴露於應用端。
今年 Solana 成為鏈上娛樂主戰場——資金活躍、機會湧現,但同時用戶行為遭受越來越多監控與審查。
這正是 @ UmbraPrivacy 類產品重要的原因。
Umbra 為隱私協議,為 Solana 提供「隱身模式」,透過 Arcium 保密網路實現鏈上私密轉帳,讓用戶在 Solana 真正擁有財務隱私。
Umbra 現已推出私密轉帳功能,未來將持續建構更完整的 Solana 隱私 DeFi 中心,包括私密兌換、Solana-Zcash 跨鏈橋,以及錢包和程式原生整合隱私功能的 SDK。
若你是錢包觀察者,可能不喜歡它;但若你是真正鏈上行動者,Umbra 值得期待。
若你已被「紅丸」喚醒,開始認真考慮買入 $ZEC,下一步就是下載並使用 @ zashi_app。
Zashi 由 Electric Coin Co.(ECC)開發,ECC 即 2016 年 Zcash 創始團隊。Zashi 專為 Zcash 打造,聚焦屏蔽式、隱私保護交易體驗。
這是自託管錢包,用戶可在無需中介、政府或企業的情況下自由發送、接收與使用 $ZEC,避免行為被追蹤。
Zashi 預設啟用屏蔽功能,運用 Zcash 零知識加密技術,實現點對點支付端到端隱私保護,是 Zcash 用戶最便捷入門工具。
我自己也下載使用,介面簡潔流暢,強烈推薦一試。
傳統體系的圍牆正逐步收緊,鏈上遷移已悄然展開。
儘管普及看似緩慢,從 0 到 1 永遠最艱難,1 到 10 的躍進則快得多。隨進展推進,甚至你的奶奶都上鏈時,隱私——不論她的還是你的——都越發重要。
我們相信,隱私不只是「錦上添花」功能,而是基礎、必須嚴肅看待的核心價值。這也應是你短期與長期評估的視角。
相關基礎設施正加速建設,部分已上線並透過實際應用證明其可行性。
欲隨時同步,不妨關注這些整合方案,看看是否有如 AWS 般能解決你的需求,或至少讓你於鏈上真正成為「匿名用戶」。
如果歷史可供借鏡,自由終將勝出;而在加密世界,投注隱私,就是投注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