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新浪財經對話香港穩定幣覆核審裁處呂志宏

作者:新浪財經

原文連結:

聲明:本文爲轉載內容,讀者可通過原文連結獲得更多信息。如作者對轉載形式有任何異議,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按照作者要求進行修改。轉載僅用於信息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代表吳說觀點與立場。

全文如下:

在數字資產行業從野蠻生長邁向合規化發展的節點,香港以前瞻性的監管布局,加速完善數字資產行業的監管規範。自 8 月 1 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三個月以來,金管局接到 37 間機構的牌照申請,但並未發放任何牌照。10 月 31 日,香港宣布成立穩定幣覆核審裁處,“覆核審裁處” 是什麼?在穩定幣牌照發放流程中有何作用?穩定幣牌照已進入 “覆核” 期嗎?

新浪財經直接對話香港穩定幣覆核審裁處及 Web3 發展小組成員,德勤中國數字資產香港主管合夥人呂志宏,解構香港數字資產行業的監管邏輯與生態建設。

新浪財經:香港穩定幣覆核審裁處 10 月份剛剛成立,大家對這個新機構充滿好奇,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小組?核心職能是什麼?您在其中承擔哪些責任?

呂志宏:香港穩定幣覆核審裁處這個小組的成立是基於今年 5 月香港《穩定幣條例》的出臺,今年 8 月 1 日法案正式在立法會通過後生效。現在有意發行穩定幣的機構,必須向香港金管局申請牌照。如果申請者未能成功獲得牌照,或對審核結果有異議,認爲自身符合相關要求,就可以將個案提交至穩定幣覆核審裁處,我們會對個案進行重新審核。

香港穩定幣覆核審裁處的成員涵蓋了數字資產、穩定幣、法律、會計、學術等多個領域的專業人士,目的就是以公平、公正的視角審視每一個案例,讓整個申請與覆核過程公開透明,增強市場對香港穩定幣監管體系的信心。我的責任就是和其他成員一起參與個案的覆核,結合我們的行業實踐與專業可靠的數據,比如出具專門的報告等,求證申請人是否滿足 2500 萬港幣的資產要求、所持有的資金用途是否滿足高流動性和低風險要求等,以確保覆核結果的合理性與公正性。

新浪財經:很多人疑惑 “覆核” 的定義是什麼?爲什麼牌照還未發放,“覆核” 審裁處已成立?目前申請穩定幣牌照是否已進入 “覆核” 階段?

呂志宏:“覆核” 本質上是給申請者的一道保障程序,是監管框架搭建並完善的一部份。

目前有不足 40 家機構在申請穩定幣牌照,這些申請者在審核過程中可能因未滿足監管要求而未能獲批,此時他們可以申請覆核,由我們提供諮詢、核對等方面的幫助,重新評估個案情況。

至於覆核審裁處的成立,這是香港政府機構的前瞻性準備。即在牌照發放前提前完善整個監管機制,能讓申請者清晰地看到流程的完整性,知道申請過程中如何遵循明確的指引,同時也符合香港金融行業監管領域 “先立規、後發展” 的思路。比如目前香港已經有的強積金、保險等金融產品,都設有相應的覆核機構,核心是提升行業公平性與透明度。

新浪財經:覆核過程中,申請者需要提供哪些信息或數據?您作爲行業資深人士,會重點關注申請人的哪些資質?

呂志宏:目前申請工作剛起步,具體需提供的資料可能因個案情況有所不同,但核心邏輯是讓監管機構充分了解申請者的運營模式、合規能力與風險控制水平。

一般來說,覆核階段的申請者通常會根據監管要求的指引補充更多資料。比如財政資源及流動資產上是否滿足最低 2500 萬港元的要求,儲備資產是否屬於高質素及高流動性,且具最低投資風險的資產組合,在穩定幣持有想贖回其資產時發行人是否能及時快速地響應等,目的是方便監管機構全面評估申請人是否符合發行要求、贖回要求、分銷要求等。

從行業經驗來看,無論是穩定幣牌照還是此前的虛擬資產牌照申請,監管要求都已明確寫入相關條例中,申請者需嚴格遵循框架要求準備材料。對我而言,最核心的也是考察申請者是否完全滿足監管的要求,這是保障行業規範發展的基礎。

新浪財經:我了解到您不僅是香港穩定幣覆核審裁處的成員,還是香港 Web3 發展小組的成員,這兩個小組您的核心工作是什麼?

呂志宏:我主要在德勤負責數字資產領域的相關工作,同時也參與到香港兩個重要委員會的工作。一個是香港政府的 Web3 發展委員會,核心是推動 Web3 行業有序發展,在創新與監管之間找到平衡;另一個是穩定幣覆核審裁處,主要處理穩定幣牌照申請相關的覆核個案,讓業界和市場更清晰、公開地了解申請流程與審核標準,保障行業發展的公平透明。

新浪財經:市場上有聲音認爲穩定幣未必 “穩定”,近期也頻繁出現 “脫錨” 事件,您如何看待穩定幣的 “不安全” 屬性?香港的監管框架如何防範這類風險?

呂志宏:穩定幣的 “穩定” 核心源於監管對其發行機制的嚴格約束。

香港的監管明確要求,合規發行的穩定幣需以法定貨幣爲支撐,屬於 “法幣抵押型穩定幣”。同時還有關鍵的監管要求,比如之前我提到的,一是申請者需具備 2500 萬港幣的資本門檻;二是發行人需將所籌集的法幣資金,投向高流通性、低風險的資產;三是設置明確的贖回機制,持有人可在短時間內將穩定幣兌換回法幣。德勤作爲審計機構還會通過專業報告,核查發行人持有的資產是否符合低風險要求。

當然,穩定幣可能面臨資產配置、網路安全、智能合約等潛在風險,但香港的監管框架已從準入、運營、退出全流程進行規範,最大限度降低風險,核心目標是保障穩定幣持有人的資產安全。需要強調的是,穩定幣的價格相對穩定,更偏向支付工具而非投資產品,監管的核心也是圍繞 保障穩定幣持有人 “持有安全” 而展開。

新浪財經:香港對穩定幣發行人的準入要求不低,將其放在全球範圍內看,香港的監管標準有哪些獨特性和優勢?

呂志宏:香港的優勢在於 “單一的監管框架” 能夠完善且協同。

首先,單一監管機構明確,穩定幣牌照由香港金管局負責,虛擬資產平台牌照由香港證監會負責,各自發揮專業職能,同時在政策層面保持協同。其次,監管配套持續完善,香港 6 月份已完成虛擬資產托管、場外交易等相關條例的諮詢,後續將逐步落地,形成覆蓋數字資產全產業鏈的監管體系。

香港的監管是在規範基礎上鼓勵創新。完善的監管框架能吸引全球優質機構參與,同時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金融基建、資金流通機制和傳統金融市場基礎,能推動數字資產與傳統金融產品深度融合,實現鏈上與鏈下的協同發展。這種 “規範 + 創新 + 金融基建” 的組合優勢,是香港打造國際數字資產中心的核心競爭力。

新浪財經:如您所言,香港將穩定幣和虛擬資產分別交由金管局監管和證監會監管,但穩定幣是數字資產的一部份,這一分工的邏輯是什麼?

呂志宏:這一分工主要基於資產的核心屬性差異。證監會的傳統監管領域包括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資產代幣化(RWA)等,這類資產更偏向投資屬性,與證監會此前負責的 IPO 等公開集資活動監管邏輯一致。

而穩定幣的核心屬性是支付,長遠來看還將承載跨境支付等功能,這與金管局在支付體系、金融基礎設施監管方面的職能高度契合,因此由金管局負責其牌照發放與監管。盡管穩定幣與虛擬資產同屬數字資產生態圈,但基於不同的核心屬性進行精準監管,能讓監管更專業、更高效,最終更好地推動整個生態圈的健康發展。

新浪財經:香港已發布《數字資產發展宣言 2.0》,對比之前《虛擬資產發展宣言 1.0》,將 “虛擬資產” 正式更名爲 “數字資產”,這一更名背後有什麼深意?您對香港數字資產行業的未來有何展望?

呂志宏:最初使用 “虛擬資產” 這一表述,主要是因爲早期市場以比特幣、以太坊等無實體資產支撐的加密資產爲主,大家更容易理解。但隨着行業發展,香港的數字資產生態圈已逐步擴大,不僅包括傳統加密資產,還涵蓋了有法幣支撐的穩定幣、有實體資產背書的資產代幣化產品(RWA)等。這些資產已不再是單純的 “虛擬” 屬性,而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各類資產的統稱,因此更名爲 “數字資產” 能更準確、全面地涵蓋行業發展的新形態,體現出香港數字資產生態的廣泛性。

展望未來,香港的核心方向是推動數字資產與傳統金融的深度融合。依托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基建、資金流通優勢,香港或能打通鏈上與鏈下、數字與傳統的壁壘,讓數字資產成爲金融創新的重要載體。隨着監管配套的持續完善,香港有望成爲全球數字資產領域的標杆,既保障行業規範有序,又能激發創新活力,最終也能鞏固和提升自身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BTC-9.06%
ETH-10.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