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季到底來了沒?
一大早打開手機,滿屏都是“山寨季”的聲音——這波熱度是真的週期開啟,還是牛市尾聲的最後狂歡?
回望歷史,2017年與2021年的兩次“山寨狂歡”,皆發生在主升浪末段或頂部附近。比如大餅2017年12月見頂後,總市值靠著“山寨補漲”的“二次衝頂”效應,直到2018年1月才正式見頂,硬生生拉長了行情尾聲。
當前市場,正在三條路徑間搖擺:
- 短命題材輪動(1-2周):合約槓桿+薄流通拉漲,資金費/基差過熱後快速回吐;
- 結構性小牛(1-3個月):穩定幣淨增、鏈上活躍+新敘事接力,二線資產持續走強;
- 見頂前最後喧鬧(Distribution):龍頭走弱、情緒分歧,山寨靠輪動+擠空撐場面,但現貨淨流入不足。
再看當下盤面:穩定幣淨增近乎為零,燒餅/大餅僅輕微抬頭未形成趨勢,仍是合約主導、現貨為輔的格局,鏈上活躍度也偏弱。
本輪的特殊性在於,多數山寨(甚至uni這類大標的)仍處於周期底部,部分價格比前一輪熊市更低;而增量資金主要來自ETF與場外合規資金,天然優先流向大餅、燒餅,極少直接進入治理籌碼或長尾資產——這就形成了“β強、長尾弱”的剛性結構,短期難以改變。
綜合來看,我更傾向於這是長尾資產的末端輪動。若不在乎牛熊,可順勢參與右側衝刺;若糾結於周期轉折點,這一結構性矛盾便不可不察。
我沒有精準預測的能力,只有跟著市場節奏調整的傾向性判斷——保持開放心態,畢竟市場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