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半是比特币生态体系的核心事件,大约每四年发生一次。自比特币诞生起,这一机制已被编写进其底层代码,具体表现为新出块挖矿奖励减半。最近一次减半发生在2024年,这是自2009年比特币诞生以来的第四次。通过系统性减少新比特币的产出,减半对于保持比特币稀缺性及其潜在价值至关重要。
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背景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一种有计划配额的资产。与欧元、美元等传统法币不同,法币的发行量可由中央银行随意扩张,而比特币的最大供应量被限定为2100万枚。该硬性上限由比特币创造者中本聪在项目初期设定。有限供应是比特币区别于传统货币的核心属性,也是其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重要逻辑基础。
比特币自2009年诞生之初就设定供应上限,并非偶然,而是为防止“印钞”效应——即法币因无限增发而导致的通胀与贬值。通过预设且不可更改的供应上限,比特币旨在实现价值稳定。这一稀缺性设计与黄金等天然有限资源类似。比特币协议内嵌的人为稀缺性,旨在铸就一种可抵御超发贬值的“硬通货”。
比特币的减半机制及自2009年起的固定供应上限,是其在金融体系中脱颖而出的创新特性。这些设计意在打造稀缺数字资产,或可用作对抗通胀与货币贬值的工具。随着比特币的持续发展,这些工程化稀缺机制对其未来价值和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应用影响深远。
比特币首次达到1美元是在2011年2月,距2009年上线大约两年。
如果你在2010年投资1000美元比特币,如今大约价值13.7亿美元,充分体现比特币自早期以来的爆发式增长。
2009年,1枚比特币价格为0.0025美元。此极低价格此后剧烈上涨,展现了比特币多年来的巨大成长。
比特币早期开发者与矿工Laszlo Hanyecz于2010年用1万个BTC购买了两份Papa John's大号披萨,这被记为首个比特币披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