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對話朱俊偉:國際投行家轉身Web3,爲何選擇成立Solana財庫公司
採訪:Tong,PANews
編輯:Yuliya,PANews
從華爾街投行精英到Web3堅定布局者,Summer Capital(夏焱資本)創始合夥人朱俊偉(Joseph Chee)以其超過20年的資本市場經驗,完成了一次跨週期的職業遷移。本期PANews專訪聚焦其從馬來西亞到華爾街、進而深耕中國市場的路徑,以及在2021年判斷區塊鏈“已穩”後對Solana的重倉與親自出任Solana Company執行董事的戰略考量。訪談還涵蓋RWA的現實困局、香港在數字資產版圖中的角色,以及傳統資本入場後對加密市場週期的重塑意見。
從華爾街到Web3,一位投行老兵的“下場”與堅持
**PANews:**朱總您好,我是 PANews 的聯創兼主編彤彤。我們知道您曾是瑞銀投行亞太區的主管,在資本市場有20多年的輝煌經歷,親歷了亞洲 IPO 的繁華時代。對於許多 Web3 領域的讀者來說,可能對您還稍感陌生,能否請您先簡單介紹一下您的背景?
朱總: 感謝今天有這個機會。我從傳統行業轉向幣圈,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很樂意分享我的心路歷程。
我是一個在馬來西亞長大的華人,那裏節奏慢、社會輕鬆,所以我的心態也比較放松。17歲時我去了美國讀書,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裏待了12年。我的職業生涯開始於運氣——我是學機械工程的,沒有任何金融背景。本科畢業後,我在一家傳統的醫療器材公司工作,直到讀了 MBA 才去華爾街應聘。
正常來說,我這樣的簡歷很難進入一流投行。但當時正值互聯網泡沫的高峯期,許多頂尖商學院的精英都跑去創業了,這反而減少了我的競爭。就這樣,我幸運地進入了當時還叫所羅門兄弟(後來並入花旗)的公司。當然,努力是基礎,但沒有運氣確實不行。
進去之後,投行會像“奴隸”一樣錘煉你,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力飛速成長。在那種機構裏,你的信息量極其龐大,必須學會用邏輯、框架和數據去分析全世界。投行業務是全球性的,分析師們從宏觀到微觀,自上而下地研究各個國家、行業和公司。
**我早期在香港做並購業務,參與了一些大型企業的上市項目。**其中比較出名的是中銀香港的重組,我們把12家銀行和信用卡公司合並成了現在香港第二大的銀行。之後我去了臺灣,也趕上了一波高潮。
後來,我看到了中國的巨大潛力。那時,大家投資中移動、中石油,買的是“中國故事”,是國有企業私有化後效率提升的預期,是一個宏觀的、長期的“China Bet”。我意識到,要想真正學習,就必須親自參與其中,就像今天做幣圈投資一樣。我不是一個聽天由命的人,我喜歡帶頭和突破。
於是我去了中國,我們把瑞銀的股票發行業務做到了亞太區第一,而我們業務中佔比最大的部分就來自中國。我記得2006年搬到國內,我們與北京政府合作成立了合資券商——瑞銀證券。第一年,我們的A股發行量就排到了全國第三,僅次於中金和中信。那是一個拼搏的時代,中國的投行家們非常努力,爲客戶着想。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那種經濟體持續十幾年直線上升的黃金時代,恐怕很難再現了。
就是在那個時候,我開始關注區塊鏈。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新的切入點,一個新的希望。因爲區塊鏈很可能形成一個監管難以全面滲透的“壁壘”或“無人管區”。我希望區塊鏈能創造出一個越來越大的空間,讓喜愛自由和透明的年輕人,可以不用受那麼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去隨心所欲地創作和創新,就像90年代的互聯網創業者一樣。
當我看到這個概念後就非常喜歡。我們當時在瑞士創立了一家加密貨幣銀行,並開始關注這個行業。因爲我看過太多新興行業從無到有的過程,比如中國第一個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第一個4S店。到了2021年,**我做出判斷:區塊鏈這個板塊已經穩了。它的規模足夠龐大,裏面聚集了足夠多聰明的人、足夠的資金量和足夠強的利益方,即使當時大國政府不支持,但它已經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從那時起,我們便開始大力投入,加速發展。
**PANews:**Summer Capital 是2018年成立的,專注於創新醫療和 Crypto 兩個板塊。但我的感覺是,在18年到21年間,你們在 Crypto 領域似乎處於一個相對謹慎和觀望的態度,直到2021年後才開始大舉發力,是這樣嗎?
朱總: 是的。嚴格來說,Summer Capital 是2018年1月更名成立的。我們實際上是在2017年收購了一家香港的持牌基金公司,但因爲證監會審批實控人變更需要時間,所以正式運作是在那之後。
**要把一個行業徹底摸清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你需要分清好人與壞人,分清真懂和假懂的專家,知道去哪裏找可靠的數據。**行業裏有很多所謂的“敘事(Narrative)”,大家邏輯上都接受,但實際發展並非如此。經過幾年的沉澱,我們想清楚了哪些行業是“常青樹”。
我覺得 Crypto 是選對了。它非常符合我的興趣和個性。我喜歡做從低往高走的事情,而 Crypto 在當時是一個“Underdog”(不被看好的一方),傳統世界對它充滿了偏見和歧視。如果我能證明他們是錯的,我們是對的,這種從底層向上突破的感覺,非常符合我。所以,選擇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行業,我覺得是正確的。
Solana Company的誕生:看準窗口,快速執行
**PANews:**今年8月份,我們看到 Pantera 聯合幾家機構成立了一家名爲 Solana Company 的DAT,您也親自出任了執行董事。爲什麼決定親自來擔任這個重要的職位?
朱總: 我是一個想清楚之後就會堅持執行的人。現在是這個行業的合適時機,而這家公司恰好能發揮我多年積累的經驗和長處,比如如何面對投資人、監管機構,以及一個好的上市公司應該如何運作。在這些方面,我相對大多數人懂得更多,因爲主要的機構投資人我都認識。
這個機會非常難得。首先,我跟 Solana 基金會的關係很好,他們的總部就在我們瑞士銀行總部的邊上。我們早已超越了生意關係,成爲了朋友,這種基於信任的合作非常順暢。
其次,我想在美國做這件事,我的思路很清晰,我知道我缺什麼——一個美國的強大夥伴。當時 DAT 這個板塊主要是華爾街的遊戲,最有經驗的投資機構就那麼幾家。剛好 Pantera 和我們在一些項目上是共同投資者,我去紐約拜訪他們,雙方一拍即合。當然,他們內部也需要履行程序,畢竟作爲 DAT 的保薦人,是需要承擔風險的。如果只是做股東,風險很低;但現在要站出來扛在前面,帶着自己的錢、LP的錢和市場的錢一起跑,在美國訴訟風險是很高的。
我們大概是6月份開始行動的。當時我開完董事會,看到市場上幾個 Solana 相關的項目做得並不理想。我其實也想過要不要做以太坊,因爲從邏輯上說,順序是比特幣、以太坊,然後是 Solana(BNB 和 Ripple 因不夠去中心化,不在我考慮範圍內)。華爾街很聰明,他們會看公鏈的基本面。
但市場不等人。就在我們討論的時候,ConsenSys 的 Joseph Lubin 和 Fundstrat 的 Tom Lee 相繼發布了基於以太坊的大型項目,市場動作非常快。我當時就覺得我們慢了,以太坊的機會窗口已經不在。於是我們決定:全力去做 Solana。
大概在7月下旬,Pantera 和 Solana 基金會都明確了意向。到8月10號左右,所有內部程序和法律法規問題都談妥了,我們也獲得了使用“Solana Company”這個名字的許可。從決定到基本完成,**我們只花了四個星期,甚至連投行都還沒請,只有律師和我們自己在幹。**當時我們對市場非常敏感,覺得時間窗口很重要,市場不會永遠向上走。這確實讓我找回了當年做 IPO 時那種與人競賽、重回熟悉戰場的感覺。
DAT 之爭:真正的競爭發生在華爾街
**PANews:**目前市場上其實也有好幾家 Solana DAT,包括 Multicoin Capital 的 Kyle Samani 也親自負責了一家。您覺得未來這些 DAT 之間的核心競爭點在哪裏?Solana Company 可以勝出的優勢又是什麼?
朱總: Kyle(Multicoin)、Mike Novogratz(Galaxy Digital)都是我比較尊敬的人。Jump我不是特別熟悉。他們的組合很有意思:一個來自傳統投行(Mike 是高盛出身,想在幣圈打造新高盛),一個是從幣圈成長起來的(Kyle),還有一個是短線交易者(Jump)。
但他們的做法我們不太贊同。我們認爲,**DAT 是一個面向華爾街的業務模式,主要投資人應該是傳統金融世界的基金。**你可以看到,很多 DAT 上市後,花了大量精力去跟幣圈的各種生態項目籤合作、發公告,但這其實沒什麼意義,華爾街那幫人看不懂,股價也紋絲不動,甚至一路下跌。
你必須想清楚,華爾街的投資人想要什麼。一個上市公司從幾億到百億市值的生命週期中,不同階段需要面對哪些投資人,要做什麼事,這一點從幣圈出來的人未必清楚。我們的優勢就在這裏。你需要知道投資人的版圖在哪裏:主權基金、養老基金、長線基金、對沖基金等等,然後去找到那些短期內可能轉化的,並開始與那些需要長期跟進的(如主權基金)打交道。這是一個長跑,目標是建立世界級的上市公司。
我們在發行結構、規模和管理方式上都與衆不同。
正是因爲這種策略,我們公司從上市到現在,溢價、流動性和交易量都是最高的。
**PANews:**在接觸傳統投資者的過程中,他們主要的猶豫點在哪裏?
朱總: 這在不同地區差異很大。在美國,投資人相對成熟,他們看完你的托管行、法律架構等,符合條件後,很少會問“爲什麼是 Solana”,他們更關心你的管理思路和團隊。
但在亞太區,投資者確實落後比較多。很多大型基金的老總真的不知道什麼是 Solana,甚至連比特幣、以太坊都沒完全搞懂。他們會問很多初級的問題,比如:“Solana 以前不是經常宕機嗎?”“這不是 FTX 的那個幣嗎?” 他們才剛剛開始研究。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就像我一些幾年前還說比特幣會歸零的朋友,現在自己也在悄悄囤幣一樣。我相信他們慢慢會下場的。
**PANews:**Solana Company 未來會參與 Solana 的生態建設嗎?Solana 下一步發展的動力會是什麼?
朱總: 當然會參與。Solana 好,我們才好。我們在與 Solana 基金會的合作協議裏也說得很清楚,要幫助他們在亞太區把生態建設起來,包括各種活動和論壇。
至於 Solana 的發展動力,我覺得基金會的高層非常有想法和魄力。他們的目標很明確:第一,提高技術和效率;第二,成爲全世界金融業的基礎設施,把所有能上鏈的東西都弄到 Solana 上來;第三,統一全世界的流動性。
爲了實現這些目標,他們所有的技術升級和生態培養都朝這個方向努力。而要實現這一切,有兩個關鍵指標:
這是我非常願意幫忙推動的事情,因爲 Web3 的理念就是,生態起來後,所有好處和利益是參與者共享的。
週期、RWA與香港
**PANews:**除了 DAT,Summer Capital 還會布局其他領域嗎?比如現在香港很熱的 RWA 和穩定幣。
朱總: 我現在自己下海做了 Solana Company,基本上是全身心投入(All in)了。我們基金會繼續支持已投項目,但可能不會再有這樣全力的新布局。
**關於 RWA,我覺得現在有點過火。**大家都想做,但可能沒想清楚結果。RWA 的核心問題是流動性。你把現實中缺乏流動性的資產代幣化,然後交給只有三四萬億美元市值的幣圈去交易,這個流動性是遠遠不夠的。爲什麼 DAT 短期內能跑出來?因爲它方向是對的,把傳統金融世界裏龐大的資金,導向了幣圈裏有基本面的資產。短期內,RWA 可能也需要類似 DAT 的結構,把外部資金導進來才能盤活。
**PANews:**您如何看待香港在 Web3 領域未來扮演的角色?是會繼續這種“在糾結中前進”的狀態嗎?
朱總: 我**非常看好香港。**我在香港生活了超過25年,那裏的官員非常商業化、非常靈活。香港本就是中西融合的通道,有開放的環境、完善的法律框架和成熟的第三方服務體系。在數字資產領域,我相信香港最終會跑得比新加坡更快、更遠。
它的“糾結”在於背靠中國,必須謹慎,防止政策風險溢出到國內。我覺得有些地方確實過度謹慎了。在創新領域,有時需要先追求速度,再追求完美。先把能做的做了,然後再慢慢優化。
**PANews:**您經歷過傳統金融的多個週期,而幣圈常說“四年一周期”。您覺得隨着傳統資本的進入,這個規律會被改變嗎?我們現在處於哪個階段?
朱總: 我們正處在一個過渡期。幣圈過去的週期更多是靠信仰、社區和敘事驅動。而傳統金融的週期更長,可能是8-10年,它由宏觀經濟,特別是流動性和利率決定。
現在,隨着傳統資本和機構的大量入場,這兩個週期正在融合。**機構化比例越高的資產,比如比特幣,它的週期就越會向傳統金融週期靠攏。**我們做 DAT,也是希望把一個更長、更穩定的週期帶到區塊鏈世界。
給年輕人的建議:大方向、專注與試錯
**PANews:**最後,想請您爲我們行業裏的年輕人提一些建議。
朱總: 我非常羨慕你們年輕人,因爲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很多時候,“無知者無畏”是一種力量。我看到的所有成功的企業家,他們身上都有一種特質,就是“堅持”——看到了他們認爲對的東西,就堅定地走下去。
給年輕人的建議是:
我堅信,區塊鏈行業是值得年輕人全身心投入(All in)的領域。